浙江举行旧石器考古暨“上马坎遗址”发现20周年主题活动
11月27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安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浙江旧石器考古暨“上马坎遗址”发现20周年主题活动在安吉县溪龙乡上马坎遗址发掘现场举行。
活动伊始,栩栩如生的沙画《旧石器时代人类的一天》拉开了序幕。溪龙小学的学生们还带来了情景剧表演——《赓续百万年 浙江有礼》,生动展示了人人参与历史遗迹保护、传承中华文明的良好氛围。活动中,一段20年前文物考古专家们潜心发掘上马坎遗址的珍贵影像资料拉回了人们的记忆。
2002年10月12日,浙江西苕溪流域旧石器考古调查组在安吉正式成立。10月13日,调查组一行首先在溪龙乡各砖瓦厂勘查。上午9点半左右,在凉亭岗砖瓦厂堆土区,发现了具有明显人为打制痕的石块,10时45分左右,调查组工作人员首先在裸露地层大截面中部的红土地层里,抠出了一件单台面石核。这便是浙江旧石器考古发现的第一件具有确切地层依据的旧石器标本。
为了初步摸清遗址的基本内涵,10月18日在大剖面之中段开了一个探方,进行局部试掘。遗址试掘历时23天,从不同的地层中均发现有石制品,包括石片、石核、石球、刮削器、砍砸器等。
2002年11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举行“安吉溪龙上马坎发现旧石器文化遗址新闻发布会”,宣布安吉上马坎遗址为单纯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为了进一步弄清遗址的文化内涵,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吉博物馆联合发掘了上马坎旧石器时代遗址。探方深度挖至6.8米,这次发掘共出土石器制品400余件,还发现了固定的旧石器制作场所。
根据与周边旧石器遗址的对比及ESR年代测定结果,上马坎旧石器遗址年代追溯到距今80万年甚至更久远,该遗址是太湖流域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填补了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浙江通史》也对这一遗址做了记述,并提出“浙江的历史从上马坎开始”。
活动现场,还有一个温情的环节——张森水先生纪念室揭牌仪式,张森水先生家属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捐赠了先生的藏书、手稿等全部资料。张森水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最早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之一,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当时的浙江旧石器考古调查,正是在他的率领下展开。张森水辞世后,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骨灰撒在了上马坎遗址,永远守护上马坎。
为全面展示张森水先生在南方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开创工作和研究成果,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编辑了张森水先生文集《路石》。该文集收录了张森水先生关于浙江、贵州、福建等南方诸多省份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研究文章25篇,手稿40页,照片 100余幅。活动现场,《路石》正式发布,当天还举行了张森水先生缅怀仪式、浙江省旧石器考古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作者:童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相关阅读
- 浙江举行旧石器考古暨“上马坎遗址”发现20周年主题活动2022-12-07
- 奋力谱写建设现代化新庄浪崭新篇章2022-12-07
- “沉浸式”之旅展示京西民俗探寻传统村2022-02-17
- 建业文旅两项目确定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02-17
- 浙江长兴:依托数字化改革 共谋乡村振兴2022-02-17